《中國文字》從一九六○年十月由董作賓先生創刊,由臺灣大學文學院古文字研究室編印,到一九六三年十一月董作賓先生去世,共三年的時間,出版了十二期,這是《中國文字》的第一時期。
一九六四年九月金祥恆先生接手承辦《中國文字》,與藝文印書館嚴一萍先生合作,一九六四年九月,《中國文字》出版第十三期,改手寫為打字,並由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印,到一九七四年六月第五十二期,哈佛燕京學社贊助停止,這是《中國文字》的第二時期。
接著由藝文印書館嚴一萍先生與金祥恆先生共同負責,並且藝文印書館承擔出版,刊名也改稱《中國文字(新)》,一九八○年三月出版第一期。一九八七年七月嚴一萍先生過世,一九八九年七月,金祥恆先生去世,《中國文字(新)》改由白玉崢先生負責,直到一九九四年一月《中國文字(新)》十八期,這是《中國文字》的第三時期。
一九九四年嚴夫人自美返臺,《中國文字(新)》由鍾柏生先生接任主編,並邀史語所陳昭容、袁國華,及臺灣師大的筆者等先生一起合作。鍾先生自史語所退休後,主編之職由季旭昇教授與鍾先生共同承擔。到二○一八年十二月,嚴太太年事已高,《中國文字(新)》出版四十四、四十五期合刊後不再出版,這是《中國文字》的第四時期。
中國文字編輯委員同仁為發揚董作賓、金祥恆、嚴一萍三位先生畢生奉獻於中國古文字的志業,促進兩岸古文字的發展,決定自二○一九年起,由萬卷樓圖書公司與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合作,出版《中國文字》期刊,每年定期出版二期(刊名改為《中國文字》加年份加期號,如《中國文字》2019年春季號、秋季號),編輯委員在原來委員的基礎上再酌加若干。本刊希望精益求精,經過嚴謹的審查程序,使《中國文字》能延續董、金、嚴三位先生的奉獻,繼續成為能代表臺灣的中國古文字研究成果之高水準期刊。